evo真人视讯

诚邀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依托evo真人视讯申报优青(海外)项目
2022-03-11 发布者: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evo真人视讯(以下简称“研究院”)诚邀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依托我院申报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申报指南详见: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83268.htm

一、申报条件

1.具备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2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为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林火、城市等灾害相关的基础科学、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应用;

(5)在2022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组织、企业研发组织取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陆续在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开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1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期内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二、支持保障

1.实行基本年薪+绩效奖励的薪酬制度。研究院给予不低于60万元/年基本年薪,根据履职情况享受年度绩效奖励;

2.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100万元,不低于100万元/年的科研启动费(支持期3年);

3.给予科研工作用房及所需实验条件,可独立组建包括博士生、博士后和专职研究人员的学术团队;

4.依据国家政策享受落户、养老医疗、子女入学等相关方面的支持。

三、申报方式

1.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按照项目指南要求,与研究院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于2022年2月15日以后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

3.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研究院,由研究院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系电话:

+86-10-62329133、62325562、62328623

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信息中心):+86-10-62327021

四、项目申报依托单位咨询联系

请有意向申报者将个人简历于4月1日前发至联系人邮箱,研究院将有专人负责与您沟通具体事宜。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路1号

人事人才处

联系人:喻老师 010-62842654

邮  箱:still_anran@139.com

科技合作处

联系人:陈老师 010-62846718

 

evo真人视讯简介:

evo真人视讯(以下简称“国家灾研院”)是应急管理部与中国科研实验室联合共建的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自然灾害综合性防治科研组织和应急管理科技创新、技术支撑平台,主要承担自然灾害防治重大政策、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要装备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等工作。

 

国家灾研院面向我国复合链生自然灾害综合减灾实战需求,汇聚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和优势科技资源,发挥多学科交叉特色和集成创新优势,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自然灾害防治科研平台。聚焦重特大自然灾害成灾机理不清、关键技术薄弱、先进装备缺乏等卡脖子问题,开展天空地一体化综合减灾技术,突破包括重特大地震灾害在内的多灾种、全要素、全过程与全链条自然灾害防治基础理论,建成国家重特大自然灾害防治理论创新中心、技术原创中心、装备研发中心、决策支持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和高水平应急管理智库,全面支撑国家构建新时代高效科学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科技体系,逐步实现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超前感知、智能预警、精准防控、高效救援”应急科技减灾目标。

  国家灾研院现有中国科研实验室院士1人,法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4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99人;拥有张衡电磁监测系列卫星应用中心、北京市地震观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地球物理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点、具有独立招生资格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外文学术期刊《Natural Hazards Research》等科技平台,并为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壳应力与地震专委会挂靠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支撑单位,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专家委员会等理事单位。

    一、职责范围

(一)召开自然灾害数据信息获取和分析研究,承担灾害形成机理、演化规律、成灾机制、风险演化与防治理论研究;

(二)承担自然灾害防治技术体系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

(三)召开重特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技术和综合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四)承担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和城市灾害应急技术研究与技术服务;

(五)召开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关键技术和重要装备设备研发与应用示范;

(六)组织召开自然灾害防治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应用和示范;

(七)参与自然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研究与起草;

(八)召开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政策理论研究;

(九)承担自然灾害防治技术咨询,参与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决策与技术支持;

(十)召开自然灾害防治科技研讨与合作;

(十一)完成应急管理部和中国科研实验室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内设科研组织

(一)自然灾害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负责巨型灾害与多灾种、复合链生灾害的孕育、发生、演进过程及致灾成灾机理研究,召开巨型灾害与多灾种、复合链生灾害综合风险识别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

(二)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召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研究工作,研究地质灾害的发育演化规律与致灾机理,召开地质灾害感知识别、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应急处置救援技术研发,参与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三)水旱灾害研究中心。召开防汛抗旱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参与防汛抗旱应急规划、标准及预案编制,召开水旱灾害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应急抢险处置、灾害调查评估等技术与方法模型研究及推广应用,研究重大险情灾情旱情机理和情景构建,参与有关水旱灾害的险情灾情分析研判、趋势预测和总结评估工作。

(四)森林草原防灭火研究中心。召开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机理、演化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组织召开森林草原火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召开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开展和蔓延及火灾处置动态模拟与推演模型研究,参与森林草原火险会商、趋势预测与火情分析和总结评估工作。

(五)气象灾害研究中心。召开台风、暴雨、风雹、雪灾、低温、雨雪、冰冻等气象灾害的基础理论和减灾技术研究,研究灾害性天气的预测理论与方法,研发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技术与应急处置技术、致灾天气形成机理及检测预测预警技术,召开气象灾害风险模拟与预防方法研究。

(六)地震灾害研究中心。研究地震灾害孕育机制、发生过程、演进传播、致灾机理与复合链生灾害成灾规律,研发地震灾害风险识别、监测预警、损失快速评估与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和评估模型。

(七)城市灾害研究中心。召开城市灾害风险防控基础理论、监测预警技术、风险防范技术、应急处置救援技术等研究与推广应用,参与重点城市灾害监测预警、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八)空间信息研究中心。召开天空地一体化自然灾害信息感知理论、应急响应模型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研发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灾害应急救援技术,开展多圈层多物理场耦合作用理论及其致灾模型,为应急救援业务体系建设给予科学技术支撑。

(九)战略规划与创新研究中心。召开国家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战略、方针政策、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标准研究等工作,给予自然灾害防治技术咨询与建议,参与召开自然灾害防治领域有关专项规划编制、重大项目论证、跟踪评估等工作。 
  • 应急部系统
    • 应急管理部
    • 国家消防救援局
    •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 中国地震局
    • 中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
  • 相关部委
    • 教育部
    • 科学技术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自然资源部
    • 水利部
    •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部属单位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
    • 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
    •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
    •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 应急管理部北方航空护林总站
    • 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
    • 应急管理部国际研讨合作中心
    • 国家应急管理宣教网
    • 国家应急管理培训网
    • 应急管理部研究中心
    • 应急总医院
    • 应急管理大学
    • 应急管理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 应急管理部档案馆
    • 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
    •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 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 有关媒体
    • 新华网
    • CCTV
    • 搜狐
    • 人民网
    • 求是
    • 新浪
    • 中国网
    • 凤凰网
    • 中国安全生产网
    • 易安网
主办单位:应急管理部evo真人视讯
京ICP备20029599号 Copyright © 2020 应急管理部evo真人视讯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703号